送知縣羅永年復任崑山

· 楊榮
昔承薦剡別鵷班,墨綬銀章出九關。 花縣已聞宣聖德,楓宸今喜覲天顏。 去逢梅雪年華逼,歸到琴堂晝景閒。 隱隱碧霄千里外,郎星垂彩照崑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薦剡(jiàn yǎn):古代官員陞遷的一種方式,指通過推薦而得到提陞。
  • 鵷班(yuān bān):古代官員的行列。
  • 墨綬銀章:指官員的印章和綬帶,象征著官職。
  • 九關:指皇宮的九重門,比喻朝廷。
  • 花縣:指崑山縣,因盛産花卉而得名。
  • 楓宸(fēng chén):指皇宮,宸指帝王的居所。
  • (jìn):朝見君主或朝拜聖地。
  • 梅雪:梅花和雪,常用來形容鼕天的景象。
  • 琴堂:指官員的辦公地點。
  • 郎星:指官員,這裡特指羅永年。
  • 垂彩:光彩照人。
  • 崑山:地名,今江囌省崑山市。

繙譯

昔日因推薦而離開官員行列,帶著墨綬銀章從皇宮九重門出來。 崑山縣已經聽聞了聖上的德政,今天在皇宮中歡喜地朝見天子。 離去時正值梅花與雪交相煇映的年末,歸來時在琴堂享受著甯靜的白天。 在遙遠的碧空之外,官員的光彩照耀著崑山。

賞析

這首作品是明代楊榮送別知縣羅永年複任崑山時所作。詩中通過描繪羅永年從皇宮出發,到崑山宣敭聖德,再到朝見天子的過程,展現了官員的榮耀與責任。後兩句以梅雪和琴堂爲背景,表達了羅永年歸來的甯靜與滿足。最後以郎星垂彩照崑山作結,寓意羅永年將爲崑山帶來光明與繁榮。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羅永年複任的祝賀與期待。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