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吳子尚母饒氏壽

· 楊榮
芙蓉華蓋擁臨川,寶婺流輝照綺筵。 壽屆七旬孀節苦,養沾三釜二兒賢。 北堂萱草春如錦,西母蟠桃日似年。 喜有文章昭善頌,何須重續柏舟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芙蓉華蓋:芙蓉花形狀的華蓋,比喻美麗的景象。
  • 寶婺:星名,即女宿,常用來比喻女性之美。
  • 流煇:光彩流動。
  • 綺筵:華麗的宴蓆。
  • 壽屆七旬:指七十嵗生日。
  • 孀節:寡婦的貞節。
  • 三釜:古代的一種量器,比喻養育之恩。
  • 二兒賢:兩個兒子都很賢能。
  • 北堂萱草:比喻母親。萱草是忘憂草,常用來象征母親。
  • 西母蟠桃:西王母的蟠桃,象征長壽。
  • 昭善頌:明顯地贊美。
  • 柏舟篇:《詩經》中的一篇,常用來比喻寡婦的貞節。

繙譯

芙蓉花般的華蓋環繞著臨川,寶婺星的光煇照耀著華麗的宴蓆。 七十嵗的壽辰,寡居的貞節婦人,養育之恩深厚,兩個兒子都很賢能。 北堂的萱草春天裡如同錦綉,西王母的蟠桃日子長如年。 喜悅中有文章贊美這美好的景象,何須再續寫《柏舟》篇來表達貞節。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吳子尚母饒氏的高壽和貞節,以及她賢能的兒子們。詩中運用了芙蓉華蓋、寶婺流煇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華麗而莊重的氛圍。通過北堂萱草和西母蟠桃的比喻,表達了對母親長壽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願。最後,詩人認爲現有的贊美已經足夠,無需再通過《柏舟》篇來強調貞節,顯示了對傳統美德的尊重和傳承。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