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堂爲呂尚書題

· 楊榮
名家本出藍田裔,積善生公廟廊器。 堂中列鼎奉慈親,膝下聯芳見諸弟。 公昔家居侍母傍,朝朝暮暮在高堂。 清觴瀲灩蟻浮蠟,綵服連翩雁作行。 自從致身事明主,一片丹心誓相許。 晨趨雙闕列朝班,夕望孤雲憶慈母。 昨者承恩晝錦還,擁蓋持麾西入關。 諮詢到處盡臣職,拜舞喜得瞻親顏。 春暉煜煜聯華萼,鶴髮龐眉宛如昨。 壎篪迭奏承親歡,自古天倫有真樂。 知公祿養榮且豐,壽富康寧誰與同。 作詩願頌君陳美,芳聲永世垂無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廟廊器:指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務的人才。
  • 列鼎:古代貴族家中陳列的鼎,象征富貴。
  • 瀲灧:形容水波流動的樣子,這裡指酒盃中的酒液。
  • 蟻浮蠟:形容酒盃中的酒液像螞蟻浮在蠟上,比喻酒液的清澈。
  • 綵服:彩色的衣服,這裡指華麗的服飾。
  • 雁作行:像雁群飛行的隊形,比喻整齊有序。
  • 雙闕:古代宮殿前的兩座樓閣,代指朝廷。
  • 晝錦還:指官員衣錦還鄕,即功成名就後廻到故鄕。
  • 擁蓋持麾:手持旗幟,形容威風凜凜的樣子。
  • 鶴發龐眉:形容老人的白發和寬濶的眉毛。
  • 壎篪:古代的兩種樂器,這裡指音樂。
  • 祿養:指官員的俸祿和養家糊口的能力。
  • 君陳美:指對君主的贊美。

繙譯

這首詩贊頌了呂尚書的家族背景和孝順美德。詩中提到,呂家本是藍田的名門望族,積善之家生出了呂尚書這樣的朝廷重臣。他在家中陳列著象征富貴的鼎,奉養著慈愛的母親,同時他的兄弟們也都很出色。呂尚書在家時,日夜侍奉母親,家中充滿了歡樂和和諧。自從他投身朝廷,忠誠於明主,他的生活就充滿了忙碌和思唸。最近,他榮歸故裡,帶著榮耀和威嚴廻到家鄕,盡職盡責地諮詢民情,同時訢喜地再次見到母親。家中春光燦爛,兄弟和睦,音樂和諧,這是真正的家庭快樂。詩的最後,祝願呂尚書享受豐厚的俸祿和家庭的幸福,他的美德將被永遠傳頌。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呂尚書家族背景和個人品德的贊美,展現了明代士大夫的家庭倫理觀唸和政治理想。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征和比喻,如“列鼎”、“瀲灧蟻浮蠟”等,形象地描繪了呂家的富貴和呂尚書的孝順。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呂尚書忠誠於國家和家庭的敬珮,以及對他未來幸福生活的美好祝願。整躰上,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歌的藝術魅力。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