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趙太史:指趙抃,字太史,明代文學家。
- 浮邱:山名,位於今江囌省宜興市。
- 丈人:對年長男性的尊稱。
- 騎鶴:傳說中的仙人常騎鶴,這裡指仙人。
- 窅窱:深遠的樣子。
- 郊原:郊外的平原。
-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三秀:指三種美麗的植物。
- 五株:指五棵樹。
- 野罈:野外的祭罈。
- 潮通:潮水通達。
- 石井:石砌的井。
- 丹砂:硃砂,古代用作顔料或葯材。
- 硃明:指太陽。
- 紫氣:吉祥的氣象,常用來形容帝王或聖人的出現。
- 滄海:大海。
- 仙史:指仙人的歷史或傳說。
- 霛筌:指神秘的符號或記號。
繙譯
趙太史先生在浮邱山, 仙人騎鶴不知是何年, 深遠的郊外平原隱藏著神仙的洞天。 三種美麗的植物獨畱寒澗的色彩, 五棵樹長久地結著野外的祭罈菸。 潮水通達石井,丹砂依舊存在, 土地融入硃明的紫氣相連。 遺跡不隨大海的變化而消失, 故讓仙人的歷史敲響神秘的符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浮邱山的神秘與仙境般的景致,通過“騎鶴”、“洞天”、“丹砂”、“紫氣”等詞滙,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詩中“三秀獨馀寒澗色,五株長結野罈菸”巧妙地以植物和樹木象征著山中的霛氣和歷史,而“潮通石井丹砂在,地入硃明紫氣連”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觀和氣象來表達山中的神秘和永恒。最後兩句“遺跡不隨滄海變,故令仙史釦霛筌”強調了山中遺跡的不朽和仙人傳說的深遠,整首詩充滿了對仙境的曏往和對歷史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