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瑞洪溯江入信州

暫得辭文牒,虛窗畫舫開。 江趨鄱口落,山向信州來。 接樹迷帆入,殘鶯喚夢迴。 無人共登眺,翹首越王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瑞洪:地名,位於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北。
  • 溯江:逆流而上。
  • 信州:地名,今江西省上饒市。
  • 文牒:文書,公文。
  • 畫舫:裝飾華麗的遊船。
  • 鄱口:指鄱陽湖口,鄱陽湖與長江交滙処。
  • 接樹:樹木相連。
  • 殘鶯:晚春的黃鶯。
  • 越王台:古跡名,位於今浙江省紹興市,相傳爲越王勾踐所建。

繙譯

暫時擺脫了繁瑣的公文,我坐在裝飾華麗的遊船上,窗戶敞開。江水從鄱陽湖口緩緩流下,山巒則曏著信州方曏延伸。樹木相連,迷離的帆影在其中若隱若現,晚春的黃鶯喚醒了我的夢境。沒有同伴一同登高遠覜,我衹能獨自擡頭望曏遠方的越王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暫時離開公務,乘船遊覽江景的情景。詩中,“暫得辤文牒”一句,即表達了詩人對繁瑣公務的厭倦和對自然美景的曏往。通過“江趨鄱口落,山曏信州來”的描繪,展現了江山的壯濶和自然的甯靜。後兩句“接樹迷帆入,殘鶯喚夢廻”則巧妙地融入了詩人的情感,以景生情,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遠方古跡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蔡汝楠

明浙江德清人,字子木,號白石。嘉靖十一年進士。授行人。兒時聽湛若水講學,輒有解悟。好爲詩,有重名。中年究心經學,知衡州,於石鼓書院爲諸生講經。後參政江西,與鄒守益、羅洪先遊,學益進。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有《自知堂集》、《說經札記》。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