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韜光:指唐代高僧韜光,他曾在杭州靈隱寺東峯的巢枸塢修行。
- 巖棲:指在山岩間隱居。
- 法流:指佛教的法脈或教義的傳播。
- 挹潤:汲取滋潤,比喻接受教誨或恩澤。
- 禪秀:指禪宗的高僧。
- 翹風:指高聳的風姿,比喻禪師的威儀。
- 林曦:指林間的陽光。
- 薄午:接近中午。
- 淪蔬:指採摘的蔬菜。
- 奏酒:指飲酒。
- 區外:指世俗之外,即隱居之地。
- 嘉同:美好的共同生活。
翻譯
昔日有位名叫韜光的高僧,選擇在這山岩間隱居修行。他的法脈和教義如同滋潤的甘露,禪宗的高僧們依然保持着他那高聳的風姿。寺院的樹木經冬不凋,依然翠綠,林間的陽光在接近中午時變得格外紅潤。採摘的蔬菜用來供奉酒宴,在這隱居之地外,我們享受着美好的共同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詩人黃省曾對唐代高僧韜光修行之地的嚮往與讚美。詩中,「韜光者」、「巖棲」等詞語勾勒出了一個遠離塵囂、靜心修行的禪宗高僧形象。通過對「法流」、「禪秀」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佛教教義的尊崇和對禪宗高僧風範的敬仰。後兩句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刻畫,展現了隱居生活的寧靜與美好,體現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