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捫(mén)蘿:抓住蘿藤。 捫:抓住,握住。
- 半天窮:到達半山腰。 窮:盡頭,這裏指到達一定高度。
- 淮洲:指淮河中的洲渚。
- 杳靄(yǎo ǎi):雲霧縹緲的樣子。 杳:深遠; 靄:雲氣。
- 物外:世外,超脫於塵世之外。
- 真遊:指仙人的遨遊。
- 几席:座位旁邊,這裏指眼前。
- 榮願:榮華富貴的願望。
- 苓(líng)通:即茯苓,一種中藥材,這裏借指隱居生活。
- 龍池:傳說中的水池,常與仙人、靈異之事相關。
- 鶴馭:指仙人騎鶴昇天。
- 三君: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當時或歷史上三位有名的人物形象 。
- 子房:張良,字子房,輔助劉邦成就帝業,後功成身退。
翻譯
沿着抓着蘿藤的小路攀登,一直到半山腰才停歇,向下望去,淮河中的洲渚都在那雲霧縹緲之中。置身於這超凡脫俗的境地,如同仙人遨遊一般,那些人間追求榮華富貴的願望,都可以託付給隱居淡泊的生活了。坐在雲間,那傳說中的龍池深邃遙遠;明月升起時,彷彿能看到仙人駕鶴返回天空。回頭想想那三位君子,又有誰能像子房一樣,家中世代都有高雅超逸的風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小茅山的所見所感。開篇以登山過程「捫蘿路到半天窮」寫旅途艱辛,登上高處後看到「下視淮洲杳靄中」雄渾而又略帶神祕的景象,奠定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物外真游來几席」表明詩人彷彿進入仙境的美妙感覺,而「人間榮願付苓通」則直接表達出他對塵世榮華不再追求,傾向歸隱淡泊的心境轉變。中間兩聯進一步渲染山中仙人般的生活情境,「白雲坐處龍池杳,明月歸時鶴馭空」塑造出空靈清幽、如夢似幻的畫面 ,增添了詩歌的浪漫色彩。結尾將自己與歷史上功成身退的張良相比,表達出對高尚品格和超脫行徑的嚮往與敬意。整首詩情景交融,將登山的經歷與內心的情懷緊密相連,既有對自然美景的描繪,又有對人生理想的思考和追求,語言清幽雅緻,意象豐富生動,給人以深刻的美感和思想啓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