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冬四日諸公同集普濟話別

去年十月遼陽道,芒鞋蘸雪踏枯草。 今年十月將出門,北風吹髮凍逾早。 蕭條古廟城南隅,鐘鼓不鳴鳥驚噪。 何人連袂叩荒扃,各山詩篇鬥天巧。 吏部文章足起衰,祁連千仞欣獨造。 毛錐如鐵面如冰,時復掀髯髮長嘯。 學士前身金粟是,相逢彈指霧煙掃。 興來墨汁自淋漓,明月一傾大栲栳。 豫章宿將舊登壇,萬金散盡呼蒼昊。 唾壺崩碎聲載塗,三郎瘦削偏靜好。 布衲拋殘不耐寒,枯桐一撥鳳凰叫。 廬江高士雪滿胸,六朝盪滌存真藻。 夢裏花深聽鷓鴣,冰池獨宿鴛鴦老。 浙東公子神復清,屣露雙跟頂破帽。 寫就黃庭不換鵝,向影閒吟孤自悼。 更有青門種瓜人,五色不生形半槁。 主人爲我張素筵,氍毹重疊燒龍腦。 又汲參泉煮木雞,粵橙漳橘恣一飽。 衆音喧豗坐莫倫,雖無旨酒情潦倒。 請翻二十一青編,如斯良會古來少。 冷山寥落邏娑單,夜郎儋耳徒遼邈。 妙喜衡陽電白洪,安得詩人共圍繞。 杯冷歌殘聲黯悽,明看孤杖淩霜曉。 亦知此別春必來,寂寂三冬守空窖。
拼音

釋函可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羅人。俗姓韓,名宗騋,字猶龍。明禮部尚書韓日纘長子。少爲諸生,才氣高邁,聲名傾動一時。惟絕意仕進,以聲色犬馬自娛。明思宗崇禎十二年(一六三六)落髮爲僧,成爲道獨和尚之法嗣,與師兄函是(字天然)齊名。曾充羅浮山華首臺都寺,又在廣州創不是庵靜修。甲申之變,悲慟形於辭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請藏入金陵,值國再變,紀爲私史。順治四年,以“私攜逆書”爲清江寧守將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審免死,流放遼陽。先在瀋陽南塔(廣濟寺)開法,又於普濟等七大寺說法,被大關以東奉爲洞宗鼻祖,聲名洋溢於朝鮮、日本。又與遼陽流寓者結冰天吟社,爲詩文之交。家人均抗節死,故自號千山剩人。明桂王永曆十三年圓寂。著有《千山詩集》二十卷(補遺一卷)傳世。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附錄《方外》有傳。 ► 1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