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花朝:舊俗以農歷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故稱此日為「花朝節」。《熙朝樂事》云:「二月十五為花朝節,蓋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為花朝,八月為月夕也。」 又這天是春季的正中,故又稱 「中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乍展:剛剛舒展。「乍」(zhà),表示忽然、剛、起初。
- 花朝:我國民間的歲時八節之一,也叫花神節,一般在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
- 珠鈿翠翹:指女子的首飾。
翻譯
芭蕉葉剛剛舒展,楊柳想要睡眠,櫻桃已略有凋謝。是誰把春光平分爲兩半,最該珍惜的就是今日這春分之時。
在花前倍覺無聊煩悶。任憑那首飾被冷落一旁。趁着還留有一半的春光,不要辜負了今日這美好時光。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春分時節的景象,通過對芭蕉、楊柳、櫻桃等植物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變化。上闋寫出春光已平分,強調要珍惜今朝。下闋則表達了在花前的無聊之感,以及要抓住剩餘春光,莫負今朝的心情。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清新,表達了對時光的珍惜和對美好春光的留戀之情。詞中運用了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表達,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的珍視。

顧貞觀
顧貞觀,清代文學家。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峯,亦作華封,號樑汾,江蘇無錫人。明末東林黨人顧憲成四世孫。康熙五年舉人,擢祕書院典籍。曾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納蘭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讀書終老。貞觀工詩文,詞名尤著,著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顧貞觀與陳維嵩、朱彝尊並稱明末清初“詞家三絕”,同時又與納蘭性德、曹貞吉共享“京華三絕”之譽。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