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郎還天台

孫郎昔日賦天台,金石音聲錦繡才。 惆悵赤城霞欲盡,桃花如夢卻歸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石音聲:形容孫郎文章音韻優美,如同金石撞擊發出的雅緻聲音。金石,常指鐘磬一類樂器。
  • **錦繡才:比喻才華出衆,像錦繡一樣華美絢爛,富有文采。
  • **赤城:山名,在天台山南,以山色赤如丹霞而得名。
  • **惆悵(chóu chàng)**:傷感、愁悶、失意的樣子。

翻譯

孫郎從前曾寫了關於天台的優美文章,可見你才華出衆,文章音韻似金石撞擊般優雅,文辭絢爛如錦繡。此刻令人傷感的是,赤城山那絢爛的雲霞快要消失殆盡,你如夢般欣賞完桃花後就要回來了。

賞析

這首詩開篇兩句通過讚美孫郎才華,使用「金石音聲」「錦繡才」這樣富有感染力的詞語,高度評價了孫郎在文學創作上的造詣。後兩句由其才華宕開筆墨,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略帶憂傷的氛圍。「赤城霞欲盡」和「桃花如夢」這樣的意象,讓畫面美好卻又透着虛幻和消逝的感覺,增添了幾分悽美。整首詩既有對友人才情的傾慕讚揚,同時又以赤城霞、桃花等意象營造出送別時那種淡淡的惆悵之情,情景交融,詩意盎然 。

劉大櫆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峯。雍正七年副貢生。乾隆年間先後被薦應舉博學鴻詞科,報罷。晚官黟縣教諭。工文章。方苞譽爲“今之韓、歐”。友人姚範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劉、姚爲桐城派之代表。論文強調“義理、書卷、經濟”,要求作品闡發程朱理學,又主張在藝術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字句”,進一步發展了崇古、擬古的理論。有《海峯文集》、《海峯詩集》。 ► 27篇诗文

劉大櫆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