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陳唐山韻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
客子上徵舟,正值此陽月。
籬菊有黃花,嶺梅含白雪。
採菊復採梅,持以贈遠別。
遠別思悠悠,好歌聊三闕。
好歌應擇時,好鳥應擇棲。
君看九苞鳳,翱翔覽德輝。
一鳴元愷集,再鳴二老歸。
從此休風洽,四國仰垂衣。
珍重天門去,泰茅方類聚。
瞻彼萬仞山,上有凌雲樹。
老幹耐冬寒,長材棟廊署。
願保此貞姿,獨立巖崖處。
孤清漱凜霜,千古瞻風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舟:遠行的船。
- 陽月:農曆十月的別稱。
- 九苞鳳:鳳凰的一種,比喻傑出的人才。「苞」在這裏讀作「bāo」(註音)。
- 覽德輝:沐浴在道德的光輝中。
- 元愷:指八元八愷,傳說中上古高辛氏時的八位才德之士。
- 休風洽:美好的風尚和諧融洽。
- 垂衣:指天下太平,無爲而治。
- 天門:天宮之門,這裏比喻朝廷。
- 泰茅:「泰」通「太」,「茅」指茅草,這裏應指優秀的人才像茅草一樣聚集在一起。
- 貞姿:堅貞的姿態。
- 凜霜:寒冷的霜。
翻譯
旅客登上遠行的船隻,正趕上這農曆十月。 籬笆邊的菊花綻放着黃色的花朵,山嶺上的梅花覆蓋着白雪。 採摘菊花又採摘梅花,拿來贈送給即將遠行分別的人。 這遙遠的離別讓人思緒悠悠,暫且唱上三首好歌。 好歌應當選擇合適的時機,好鳥應當選擇合適的棲息之地。 您看那傑出的鳳凰,翱翔在天空中,沐浴着道德的光輝。 它一鳴,八元八愷這樣的才德之士就會聚集;再鳴,德高望重的二老就會歸來。 從此美好的風尚和諧融洽,四方國家都仰望着天下太平。 珍重啊,前往朝廷,優秀的人才像茅草一樣聚集在一起。 仰望那萬仞高山,山上有直上雲霄的樹木。 那老樹幹耐得住冬天的寒冷,高大的木材可做房屋的棟樑。 希望能保持這種堅貞的姿態,獨自挺立在岩石懸崖之處。 孤獨清冷地承受着寒冷的霜雪,千年來人們都敬仰這種風度。
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的場景開篇,通過描寫籬菊、嶺梅等自然景象,烘托出離別的氛圍。詩人用採菊採梅贈別的舉動,表達了對友人的不捨之情。接着,詩中以好歌、好鳥爲喻,希望友人能如傑出的人才一樣,有所作爲。同時,詩人借用鳳凰的鳴叫象徵着人才的聚集和天下的太平,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望。在後兩部分,詩人以萬仞山上的凌雲樹和耐冬寒的老幹爲喻,鼓勵友人保持堅貞的姿態,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離別的愁緒,又充滿了對友人的祝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