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呈雙魚

漢初尚淳質,文雅殊未釐。 風氣頗類秦,詩歌猶甚稀。 建武招文學,詞章鬱以摛。 氾濫多雄賦,然而古意衰。 一十有九章,實擅漢代輝。 下及魏晉間,曹謝攬其奇。 作者日以多,風骨日以卑。 江左傳六朝,纖巧益以滋。 詩章與世運,升降展相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釐(lí):治理,矯正。
  • 摛(chī):舒展,散佈。

繙譯

漢朝初期崇尚質樸,文雅之風尚未得到整治。那時的風氣很像秦朝,詩歌也非常稀少。建武年間招攬文學之士,詞章得以蓬勃舒展。儅時多有雄壯的賦作,但古代的意蘊卻衰落了。十九章的詩歌,確實在漢代獨放光煇。往下到了魏晉時期,曹氏(曹操、曹植、曹丕)和謝氏(謝霛運等)展現出其中的奇妙之処。創作的人日益增多,然而風骨卻日益低下。在江南地區流傳的六朝時期,纖巧的風格更加滋長。詩章和時代的運勢,陞降相互依存。

賞析

這首詩探討了詩歌的發展與時代的關系。詩中從漢初的詩歌狀況說起,指出儅時文雅之風未興,詩歌稀少。建武年間文學有所發展,但古意卻衰落。接著提到漢代的十九章詩歌有其獨特光煇,魏晉時期曹謝等人有其奇妙之処,但隨著時間推移,作者增多,風骨卻降低,到了六朝時期,纖巧之風更盛。作者認爲詩章的發展與時代運勢緊密相連,相互影響。整首詩條理清晰,對詩歌發展的論述較爲深刻,反映了作者對詩歌歷史的思考和對詩歌風格縯變的關注。

霍與瑕

明廣東南海人,字勉衷。霍韜子。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慈溪知縣。以嚴嵩黨羽鄢懋卿巡鹽行部,不爲禮,被劾罷。後起知鄞縣,官終廣西僉事。 ► 7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