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嶽牧:泛稱封疆大吏。在這裏指地方長官。「嶽」,yuè,高大的山;「牧」,古代官名,州郡長官。
- 端:端正地。
- 永宵:長夜。
- 歲侵:年成不好,受災。「侵」,qīn,這裏是侵害、侵擾的意思。
- 郡邑:府縣。
- 時議:當時的輿論、議論。
- 漁樵:打魚砍柴的人,泛指平民百姓。
翻譯
地方長官如今的責任更加重大,憂愁使(長官)端正地坐在那裏度過長夜。年成不好使郡縣疲憊不堪,當時的議論也傳到了平民百姓那裏。烏雲遮蔽了青山的道路,江水喧鬧着白天的潮水。在兵火之後令人傷心不已,多次遠望那楓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地方在遭受災患和戰亂後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民生的關切和對時局的憂慮。詩的首聯通過「嶽牧今逾重,憂端坐永宵」,表現出地方長官面對困境時的沉重責任和憂慮不安。頷聯「歲侵疲郡邑,時議到漁樵」,揭示了年成不好給郡縣帶來的疲憊,以及這種情況引起了百姓的議論。頸聯「雲暗青山路,江喧白日潮」,用陰暗的雲和喧鬧的江潮,進一步烘托出局勢的不安和壓抑。尾聯「傷心兵火後,幾度望楓橋」,則直接表達了詩人在兵火之後的悲痛心情,以及對安寧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簡練,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困境和人們的苦難,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