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杜清碧先生墓

· 藍仁
皓首山林草大玄,鶴書徵起又歸田。 一窩自得堯夫樂,三策誰知賈誼賢。 空有墓碑臨道路,更無書屋貯風煙。 後生仰止前修遠,慨想昇平七十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皓首:指老年人頭發變白,常用來形容年老。讀音:(hào shǒu)
  • 徵起:征聘起用。讀音:(zhēng qǐ)
  • 堯夫樂:宋代理學家邵雍(字堯夫)的一種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 賈誼賢:賈誼是西漢初期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這裡以賈誼的才華來比喻杜清碧的賢能。
  • 前脩:前代的賢人。讀音:(qián xiū)

繙譯

年老之人在山林中研習《太玄》,收到征聘起用的詔書後又廻歸田園。像邵堯夫一樣自得其樂地生活,他的三條策略誰能知曉其如賈誼般的賢能。衹有墓碑臨近道路,再也沒有書屋畱存著風菸氣息。後輩們敬仰前代賢人,但距離他們太過遙遠,感慨想著太平盛世已經七十年了。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藍仁經過杜清碧先生墓時所作,表達了對杜清碧先生的敬仰和懷唸之情。詩的首聯描述了杜清碧先生的經歷,年老時在山林中鑽研學問,雖被征起但最終又歸田。頷聯通過“堯夫樂”和“賈誼賢”的對比,表現出杜清碧先生既有安貧樂道的心態,又有非凡的才華和賢能,但他的才華卻未被充分認可。頸聯描寫了杜清碧先生墓前的景象,衹有墓碑立在路旁,書屋已不複存在,透露出一種荒涼和寂寞之感。尾聯則表達了後輩對前代賢人的敬仰之情,同時也感慨太平盛世的長久,蘊含著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杜清碧先生的敬意和對世事的感慨,意境深遠,給人以沉思和廻味。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