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送蔣伯羽

· 藍仁
不掃仙壇借隱居,扁舟南下意何如。 十年藩府趨帷幄,千里山河倦尺書。 怪事只今看失馬,前程未用嘆枯魚。 病軀不得臨岐別,搔首東風柳影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藩府(fān fǔ):指藩王的府第。這裏借指在藩王手下爲官。
  • 帷幄(wéi wò):指軍中的帳幕,這裏引申爲軍旅之事或指謀劃。
  • 失馬:即「塞翁失馬」,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但也有可能帶來好處。
  • 枯魚:乾魚。常比喻困厄的人。
  • 臨岐(lín qí):指在分岔的路上,也指臨別。

翻譯

不想清掃仙壇只想藉此地隱居,乘坐扁舟南下不知你意下如何。 十年在藩王府中忙於軍旅之事和帷幄謀劃,千里山河使我對頻繁的書信感到疲倦。 奇特的事如今看去就像塞翁失馬,未來的前程不必爲困境而嘆息。 我這病弱的身軀不能到分別的岔路口爲你送行,只能在東風中撓頭,看着稀疏的柳影。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藍仁爲送別蔣伯羽而作。詩的首聯表達了蔣伯羽想要南下隱居的想法,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此的看法。頷聯回顧了蔣伯羽過去十年在藩王府的經歷,以及對千里山河間頻繁書信往來的疲憊之感。頸聯則以「塞翁失馬」和「枯魚」爲喻,暗示人生的起伏和困境,並鼓勵蔣伯羽對未來保持樂觀。尾聯則描寫了詩人因病無法親自爲蔣伯羽送行的遺憾,只能在東風中望着柳影,搔首嘆息,進一步烘托出離別的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又蘊含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友人的祝福。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