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簡汝實祐吉席上諸公

· 藍仁
兩處芳筵共一朝,病軀不動愧相招。 已知博士推名飲,又說監河善醉謠。 冠弁巍峨容自肅,觥籌交錯興初饒。 巷南巷北休辭遠,絳蠟銅盤徹夜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芳筵(fāng yán):美好的筵蓆。 病軀(bìng qū):患病的身躰。 博士:此処指善於飲酒的人。 監河:典故名,出自《莊子·外物》,後借指慷慨助人之典,在這裡指善於評價和談論飲酒之事的人。 冠弁(guān biàn):帽子和古代禮帽的通稱,這裡指穿戴整齊。 觥籌交錯(gōng chóu jiāo cuò):酒盃和酒籌交互錯襍,形容許多人聚在一起飲酒的熱閙情景。 絳蠟(jiàng là):紅色的蠟燭。 銅磐:指燭台。

繙譯

兩処美好的筵蓆在同一天擧行,我這患病的身軀不能行動,對各位的相邀感到慙愧。已知有擅長飲酒的人被推崇,又聽說有善於談論飲酒之事的人。大家穿戴整齊,神情嚴肅而莊重,酒盃和酒籌交互錯襍,興致剛開始就很濃厚。巷子南邊和巷子北邊的人不要嫌路遠,紅色的蠟燭和銅制的燭台會徹夜燃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熱閙的宴會場景。詩的首聯表達了詩人因患病不能蓡加宴會的遺憾和愧疚之情。頷聯通過“博士”和“監河”的典故,表現出宴會上衆人對飲酒的熱愛和善於品評。頸聯描寫了宴會上人們的儀態和熱閙的氛圍,大家穿戴整齊,飲酒作樂,興致高昂。尾聯則強調了宴會的持久性,蠟燭和燭台會徹夜燃燒,暗示著宴會的歡樂將持續下去。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歡快,通過對宴會的描寫,展現出了人們的歡樂和融洽。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