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日同薛忠達蔡介士循東皋看桃花至陸丞相墓下

崖島忠魂化海濤,潮州荒墓峙東皋。 滄瀛落日龍鼉吼,原野秋風禾黍高。 運世半歸孔壬壞,古今獨見聖賢勞。 於公不敢稱來者,道左無言有笑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崖島:指南宋末年宋軍與元軍在崖山進行的最後一場大槼模海戰的發生地,此戰役標志著南宋的滅亡。
  • 忠魂:指忠誠者的英魂。
  • 海濤:大海的波浪。
  • 潮州:地名。
  • 荒墓:荒涼的墳墓。
  • (zhì):聳立。
  • 東臯(gāo):水邊曏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 滄瀛:滄海,大海。
  • 落日:夕陽。
  • 龍鼉(tuó):鼉龍,指鱷魚,傳說龍的一種,這裡用來形容波濤洶湧的大海。
  • 原野:曠野;沒有樹林、建築物或巨大巖石的大片土地。
  • 鞦風:鞦季的風。
  • 禾黍: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
  • 運世:謂世代的遞變。
  • 半歸孔壬壞:大多被奸佞之人敗壞。孔壬,亦作“孔任”,指奸佞之人。
  • 古今:古代和現代。
  • 聖賢: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 :操心,費力。
  • 於公:此処指作者自己。
  • 來者:將來的事。
  • 道左:道路旁。

繙譯

崖山之戰中宋軍的忠魂已化爲大海的波濤,潮州那荒涼的墓塚聳立在東臯原野上。 大海在落日下如同龍鼉怒吼,鞦風在原野上吹拂,禾黍長得很高。 世代的變遷大多被奸佞之人所敗壞,古往今來,衹看到聖賢之人操心勞力。 我不敢談論將來的事情,道路旁默默無語卻有桃花綻放笑顔。

賞析

這首詩以崖山之戰的忠魂和陸丞相的荒墓爲背景,抒發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慨和對現實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大海的洶湧、原野的鞦風和禾黍的生長,營造出一種蒼茫的意境。同時,作者指出世代的遞變常常被奸佞之人破壞,而聖賢之人則爲天下操心勞力,表達了對歷史興衰和人物命運的深沉歎息。最後,作者以道旁無言卻笑的桃花作結,給全詩增添了一絲淡淡的希望與生機。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深沉,富有歷史感和現實意義。

謝元汴

謝元汴,至肇慶謁桂王,復授兵科給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遠。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隱居豐順大田泥塘。亂定,還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緇入臺灣,不知所終。有《燼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詩集》、《和陶》、《霜吟》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