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南岑丈雨中見懷韻

· 謝榛
燕趙長歌調自悲,山城搖落嘆歸遲。 夜深孤劍龍光動,風雨鳴窗不寐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岑丈:對南岑老先生的尊稱。
  • 燕趙:今河北省一帶,在古代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地方。(“燕”讀“yān”)
  • 長歌:放聲高歌。
  • 調:曲調,這裡指歌聲。
  • 山城:山中的城鎮。
  • 搖落:凋殘,零落,這裡指鞦天的景象。
  • 孤劍:一把孤獨的劍,這裡指詩人的抱負或孤獨的心情。
  • 龍光:寶劍的光芒。

繙譯

在燕趙之地放聲高歌,曲調中自帶悲傷,看著山中城鎮在鞦天的景象中凋零,歎息著歸期太遲。深夜裡,孤獨的劍閃爍著光芒,在風雨敲打著窗戶的夜晚,無法入眠。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首句“燕趙長歌調自悲”,以燕趙之地的慷慨悲歌起筆,奠定了全詩的憂傷基調,詩人的歌聲中蘊含著悲傷之情。“山城搖落歎歸遲”,通過描寫山城的鞦景凋零,表達了詩人對歸期延遲的歎息,透露出一種無奈和落寞。“夜深孤劍龍光動”,深夜中孤獨的劍閃爍著光芒,象征著詩人心中的抱負或孤獨的心境,給人一種孤寂而堅定的感覺。最後一句“風雨鳴窗不寐時”,以風雨敲窗的情景烘托出詩人的不眠之夜,進一步強化了整首詩的悲涼氛圍。整首詩情景交融,通過對環境和心境的描寫,展現了詩人複襍的情感。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