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甘泉師謁四賢祠

百代真儒共此祠,溪蘋澗藻具威儀。 三香手獻煙如縷,一脈心傳道若絲。 古洞浮嵐青靄靄,山堂芳草綠依依。 春深風月無人領,渺渺微軀誰與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甘泉師:指明代大儒湛若水,號甘泉。
  • (yè):拜見,瞻仰。
  • :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廟堂。
  • 谿蘋澗藻:生長在谿水、山澗中的水草,這裡比喻祭祀的虔誠和莊嚴。
  • :具備。
  • 威儀:莊重的儀容擧止。
  • 三香:指燒香三次,表示虔誠。
  • 手獻:親手獻上。
  • (lǚ):線。
  • 一脈心傳:指學問或道德的傳承。
  • 道若絲:形容道的傳承如絲線般細微而不斷。
  • 古洞:古老的洞穴。
  • 浮嵐(lán):飄動的山林霧氣。
  • 青靄靄(ǎi):形容霧氣青蔥的樣子。
  • 山堂:山中的堂屋。
  • 芳草:香草。
  • 綠依依:形容草色青翠茂盛。
  • 風月:美好的景色。

繙譯

百代以來真正的儒者都在這座祠廟中受到敬仰,谿水澗邊的水草也似乎具備了莊嚴的儀態。我三次親手獻上香,香菸如縷裊裊陞起,一種心傳的道統如絲線般延續不斷。古老的洞穴中飄浮著青色的霧氣,山中的堂屋前芳草青青,繁茂而又青翠。春深時節,這美好的風月色無人領會,我這渺小的身軀又能與誰一同歸去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拜謁四賢祠的情景,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和對道統傳承的思考。詩的首聯通過描寫祠廟的莊嚴和周圍自然環境的映襯,烘托出一種肅穆的氛圍。頷聯描述了作者獻香的情景,以及對道統傳承的感悟,香菸如縷和道若絲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傳承的細微和持久。頸聯則進一步描繪了祠廟周圍的景色,古洞浮嵐和山堂芳草,增添了一種清幽的意境。尾聯以春深風月無人領爲喻,表達了作者對世間知音難覔的感慨,以及對自身歸宿的思考,有一種淡淡的孤獨和迷茫之感。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傳達了作者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霍與瑕

明廣東南海人,字勉衷。霍韜子。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慈溪知縣。以嚴嵩黨羽鄢懋卿巡鹽行部,不爲禮,被劾罷。後起知鄞縣,官終廣西僉事。 ► 7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