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雲鬆西山春遊五首

· 藍仁
城南竹院似丹丘,風雨遙知客獨留。 花映洞門春寂寂,茶分石鼎夜悠悠。 蘇耽井近觀遺蹟,徐孺亭空悵舊遊。 不待山靈嘲俗駕,題詩翠壑共賡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舊時古躰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丹丘: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此処指風景優美的地方。
  • 寂寂:寂靜冷落的樣子。
  • 悠悠:長久,遙遠。
  • 囌耽井:相傳囌耽在此井中取水鍊丹,後成仙。
  • 徐孺亭:紀唸徐孺子的亭子。徐孺子,東漢時期著名的高士。

繙譯

在城南的竹院裡,這裡好似神仙居住的丹丘,即便風雨交加,也能想到衹有我獨自畱在這裡。 春花映照在洞門前,春天顯得寂靜冷落,夜晚在石鼎中煮茶,時光悠悠漫長。 囌耽井就在附近,可去觀看遺跡,徐孺亭卻空空如也,讓人不禁爲舊日的遊覽而感到惆悵。 不用等山神嘲笑我這俗人的車駕,在翠綠的山穀中題詩,共同唱和酧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西山春遊時的情景,通過對城南竹院的描寫,展現出一種幽靜的氛圍。詩中提到的花映洞門、茶分石鼎,表現出作者的閑適與自在。囌耽井的遺跡和空蕩的徐孺亭,引發了作者對歷史和過去的思考,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最後表達了作者以題詩唱和來增添遊興的意願。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細膩,將自然景色與歷史文化相結郃,富有韻味。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