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

· 藍智
暮雨何蕭瑟,秋山正寂寥。 澗寒無宿鳥,谷響有歸樵。 衣破裁荷葉,園荒徙藥苗。 山林多暇日,擊壤詠唐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瑟(xiāo sè):形容風吹樹葉的聲音,一般作爲形容詞使用,形容環境冷清、淒涼。
  • 寂寥(jì liáo):形容寂靜空曠,沒有聲音。
  • (jiàn):指山間流水的溝。
  • (qiáo):柴,這裡指打柴的人。
  • 擊壤:古代的一種遊戯,用木頭做兩片“壤”,做成前邊寬後邊窄的樣子,各長一尺三寸。先把一個壤放在距離三四十步遠的地方,用手中的另一個壤去投擊它,擊中者爲勝。後來,擊壤成爲歌頌太平盛世的典故。

繙譯

傍晚的雨是多麽的蕭瑟,鞦天的山巒正顯得寂靜空曠。 山澗寒冷,沒有棲息的鳥兒,山穀中廻響著歸家樵夫的聲音。 衣服破了,裁剪荷葉來脩補,園子荒蕪了,衹好移植葯苗。 在山林中有許多閑暇的日子,人們唱著歌頌唐堯的歌謠,如同玩著擊壤的遊戯一般快樂。

賞析

這首詩以“暮雨”爲背景,描繪了鞦山的寂寥景象以及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的生活情景。詩的前兩句通過“蕭瑟”和“寂寥”兩個詞,奠定了整首詩清冷、幽靜的基調。“澗寒無宿鳥,穀響有歸樵”進一步烘托出山林的寂靜和空曠,同時也展現了生活的氣息。“衣破裁荷葉,園荒徙葯苗”則描寫了詩人生活的簡樸和對園子的打理,表現出一種閑適的心境。最後兩句“山林多暇日,擊壤詠唐堯”,表達了詩人在山林中享受閑暇時光,歌頌太平盛世的情感,也反映出他對甯靜生活的滿足和對美好時代的曏往。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生活細節的描寫,傳達出一種淡泊、甯靜的生活態度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藍智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藍仁弟。元末與兄往武夷師從杜本,絕意科舉,一心爲詩。明洪武十年以薦授廣西按察司僉事,以清廉仁惠著稱。其詩清新婉約,與兄齊名。有《藍澗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