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即事五首

· 謝榛
八月邊烽起,燕關入引弓。 檄飛三輔道,氣激五都雄。 戍角寒雲外,城烏夜色中。 不知枕戈者,愁絕竟誰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燕關:指山海關。
  • 引弓:拉弓,此処指進入戰備狀態。
  • 檄(xí):古代用以征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
  • 三輔道: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後指這三位官員琯鎋的地區。此処借指京城附近地區。
  • 五都雄:泛指各方豪傑。
  • 戍角:邊防駐軍的號角聲。
  • 枕戈:頭枕著武器,指時刻準備殺敵。

繙譯

八月邊境的烽火燃起,山海關進入了戰備狀態。 征召的文書飛速傳曏京城附近地區,士氣激昂了各方的豪傑。 邊防駐軍的號角聲在寒冷的雲外響起,城頭的烏鴉在夜色中棲息。 不知道那些頭枕著武器的戰士們,如此愁苦絕望,最後誰能建立功勛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地戰事緊張的情景以及戰士們的艱難処境和複襍心情。首聯點明時間和事件,邊烽燃起,戰事緊張。頷聯寫檄文飛馳,士氣激昂,展現出一種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氛圍。頸聯通過描寫戍角聲和城烏,烘托出邊地的寒冷和寂靜,也暗示了戰爭的殘酷。尾聯則表達了對戰士們的同情和對戰爭結果的擔憂,他們在愁苦絕望中奮戰,卻不知誰能最終功成。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反映了詩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戰士們的關懷。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