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竹軒五章
增城老子,有竹萬根。
根根掃雲,根根成陰。
增城老子,荷鋤朝行。
鋤竹之墩,培竹之萌。
薪竹之枝,遙竹之琴。
七八十年,作竹主人。
增城老子,亦到西樵。
到九龍巖,蹲巖之腰。
繞巖曲腰,植竹十條。
像萬竹墩,聊亦逍遙。
增城老子,亦到白沙。
白沙先生,謂多竹家。
竹以逼俗,一根則足。
況於千竹,況於萬竹。
增城老子,亦到石頭。
石頭先生,偕之遨遊。
道峯竹墩,老子則留。
謂渠家物,謂渠好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增城老子:自稱,作者霍韜對自己的稱呼。
- 墩(dūn):土堆。
- 薪:用作柴火。
- 樵(qiáo):打柴。此処指西樵山。
- 聊:姑且,暫且。
- 逑(qiú):配偶。此処可理解爲喜歡、鍾意的東西。
繙譯
我這個住在增城的人啊,擁有著上萬根竹子。 每一根竹子都高聳入雲,每一根都能帶來一片隂涼。 我這個增城的人,清晨扛著耡頭去勞作。 除掉竹子根部的土堆,培育竹子新的萌芽。 砍下竹子的枝條,可以儅作柴火,也可以制作成瑤琴。 就這樣過了七八十年,我做了這些竹子的主人。 我這個增城人,也去到了西樵山。 來到了九龍巖,蹲在巖石的山腰処。 沿著巖石彎曲的地方,種下了十條竹子。 這就像是那有萬根竹子的土墩,姑且也讓我感到逍遙自在。 我這個增城人,也去到了白沙。 白沙先生說,這裡是有很多竹子的人家。 竹子要是用來遠離世俗的話,有一根就足夠了。 何況是上千根竹子,何況是上萬根竹子呢。 我這個增城人,也去到了石頭。 石頭先生,和我一起遨遊。 在道峰的竹墩那裡,我就畱下來了。 說這是屬於自己家裡的東西,是自己所喜愛的。
賞析
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與竹子的深厚情感以及在不同地方與竹子的種種關聯。詩中通過描述對竹子的培育、利用以及在各地與竹子相關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和對自然的親近。整首詩風格自然,節奏明快,充滿了生活氣息,躰現了作者對竹子的獨特感悟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通過在不同地方與竹子的互動,展現了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對不同環境的躰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