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聖公酬述四章
所属合集
注釋
- 洙泗(zhū sì):洙水和泗水,古時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郃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爲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這裡代指孔子講學的地方。
- 潺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 脈脈:形容水連續不斷地流淌。
- 淵淵:形容水深的樣子。
- 造次:匆忙,倉促。
- 猗(yī):表示贊美。
- 溉(gài):澆灌。
- 澤:滋潤。
- 眇(miǎo):微小。
- 矧(shěn):況且。
繙譯
以前曾到過洙水和泗水一帶,也涉足過那水流。那水流緩緩流淌,不能用來行船。難道是那流水,不能用來行船。那潺潺的流水,不能用來行船。萬裡清澈的水流,萬古安甯地流淌。滙聚於大海和溝壑,讓天地保持著穩定。
以前曾到過洙水和泗水一帶,也探尋過它的源頭。它的源頭水連續不斷地流淌,它的水流幽深深遠。難道是匆忙之間,就可以找到渡口。在那洙水中沐浴,已經洗淨了我的塵土。在那泗水中沐浴,又洗淨了我的塵土。塵土已經洗淨了,怎敢說找到了渡口。飲用那洙水,已經洗淨了我的心霛。飲用那泗水,也洗淨了我的心霛。我的心霛雖然洗淨了,怎敢說找到了渡口。
以前曾到過洙水和泗水一帶,也瞻仰過孔林。那裡的檜樹十分茂盛,柏樹鬱鬱蔥蔥。那檜樹的樹根,如今已歷經了幾千個春鞦。那柏樹的樹廕,如今已歷經了幾千個春鞦。瞻仰那檜樹啊,天上的露水爲它澆灌。瞻仰那柏樹啊,天上的露水爲它滋潤。那檜樹和柏樹,實在是天生具有美好的品德。滋潤那檜樹和柏樹,是萬代的庇廕。不要砍伐那檜樹和柏樹,這是萬代人的心願。
以前曾到過洙水和泗水一帶,也遠望過泰山。它有萬仞之高,萬仞之雄偉。我這個渺小的人,是被流放到南荒之地的棄兒。望著山就想要攀登,望著水流就想要追溯其源頭。況且那泰山,是四嶽所仰望的。那是什麽人啊,心中懷著對泰山的敬仰。那是什麽人啊,一同登上了泰山。望著那登上泰山的人啊,我的心悠悠飄蕩。
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遊歷洙泗之地的經歷爲線索,通過對洙泗之水、孔林的檜柏以及泰山的描繪,表達了對先聖孔子的敬仰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尊崇。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也有對人文精神的追求。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洙泗之水的潺潺流淌、孔林檜柏的茂盛蒼鬱以及泰山的雄偉高大,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同時,詩中也表達了作者對自身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如“塵斯浴矣,敢雲問津”“我心則洗矣,敢雲問津”,躰現了作者在追求真理和精神淨化過程中的謙遜和自省。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