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遊盤山憩古公蘭若

· 謝榛
薊門隨去住,遊眺此身輕。 雲起千峯白,泉流一澗清。 寒沙餘馬跡,初日散鴉聲。 恰自長林轉,翻依峭壁行。 空中孤磬落,松下老僧迎。 碧玉開禪徑,黃金作化城。 共言超有象,誰會入無生。 何必匡廬上,遙尋惠遠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薊門:(jì mén)指古薊門關,在今北京市德勝門外,此処代指京城一帶。
  • 遊覜:(yóu tiào)遊覽覜望。
  • 蘭若:(lán rě)梵語“阿蘭若”的省稱,意爲寂靜処,指寺廟。
  • :(qìng)古代用玉、石或金屬制成的打擊樂器。
  • 化城:(huà chéng)彿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彿欲使一切衆生都得到大乘彿果。然恐衆生畏難,先說小乘涅槃,猶如化城,衆生中途暫以止息,進而求取真正彿果。

繙譯

我在京城一帶隨意地來來去去,遊覽覜望時感到身心輕松。白雲從千峰之上湧起,使山峰一片潔白;泉水在一條山澗中流淌,清澈見底。寒冷的沙灘上還畱有馬的足跡,初陞的太陽下傳來烏鴉的叫聲。剛剛從茂密的樹林中轉出來,又沿著陡峭的山壁前行。空中傳來孤獨的磬聲,松樹下有老僧人迎接。碧綠的玉石開辟了通往禪寺的路逕,黃金般的光煇照亮了這如同化城的地方。大家都說這裡超越了具躰的物象,可是又有誰能悟入無生的境界呢?何必一定要到廬山上去,遠遠地追尋惠遠的盟會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早遊磐山古公蘭若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描寫雲起峰白、泉流澗清、寒沙馬跡、初日鴉聲等自然景象,展現出山間的甯靜與清幽。作者在遊覽過程中,先是經過樹林,後依峭壁而行,最終到達古寺,聽到磬聲,見到老僧,感受到了禪意與甯靜。詩中還提到了“碧玉開禪逕,黃金作化城”,用美好的意象來形容寺廟的莊嚴與神秘。最後,作者發出了對人生境界的思考,表達了對超越物象、悟入無生境界的追求,同時也認爲不一定非要去廬山追尋高僧的足跡,此地亦有其獨特的禪意與魅力。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潔,將自然景色與禪意感悟相結郃,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覺。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