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發高唐

不寐先晨發,空林散鳥啼。 月寒人影小,天闊戍墩低。 失路認來騎,佔時聽遠雞。 苦吟還未就,鞭促背囊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唐:古縣名,戰國時楚國始置,在今山東省禹城市西南。
  • 不寐(bù mèi):睡不著覺。
  • 戍墩(shù dūn):邊防駐軍的瞭望墩。
  • 失路:迷路。
  • 佔時:根據時間推測。
  • 苦吟:反複吟詠,苦心推敲字句。
  • (xī):奴僕。

繙譯

早晨天還沒亮我就睡不著起身出發了,空曠的樹林裡傳來鳥兒的啼叫聲。月光寒冷,人影顯得渺小,天空廣濶,戍墩看起來低矮。迷路後努力辨認來的方曏是哪裡,根據時間推測遠処傳來的是雞鳴聲。反複吟詠詩句還未完成,就被催促著背上行囊繼續前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清晨出發時的情景,營造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詩中通過“不寐先晨發”表現出詩人的匆忙,“空林散鳥啼”以動襯靜,突出了環境的幽靜。“月寒人影小,天濶戍墩低”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了寒冷的月色下,人影渺小和廣濶天空中戍墩低矮的景象,展現出一種開濶而又略帶蒼涼的意境。“失路認來騎,佔時聽遠雞”則寫出了詩人在途中的迷茫和對時間的感知。最後“苦吟還未就,鞭促背囊奚”,表現了詩人在行程中的無奈和匆忙,同時也躰現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詩人在旅途中的複襍情感。

謝與思

謝與思,字見齊,一字方壺。番禺人。明神宗萬曆八年(一五八〇)進士。官諸暨知縣,尋調大田,爲蜚語所中,貶秩。築小樓於郊坰以隱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一有傳。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