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感懷二首

泣玉投珠道路傍,歸來我馬日玄黃。 蒯緱尚戀青袍短,雀弁難禁白髮長。 元亮官卑辭亦可,曼容祿薄奪何妨。 羣言銷骨良堪恨,但醉如泥卻又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泣玉投珠:比喻珍貴的禮物或才華被埋沒。
  • 我馬日玄黃:形容馬匹因長途跋涉而疲憊不堪。
  • 蒯緱:古代的一種劍鞘,這裡比喻自己的身份低微。
  • 青袍:古代低級官員的服飾,這裡指自己的官職低微。
  • 雀弁:古代官員的帽子,這裡指自己的官職。
  • 元亮:指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字元亮,這裡借指自己。
  • 曼容:指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字曼容,這裡借指自己。
  • 群言銷骨:指衆人的非議足以使人受到極大的傷害。
  • 但醉如泥:形容醉酒到極點,失去知覺。

繙譯

在路旁哭泣著將珍貴的玉和珠子投入,歸來時我的馬匹因長途跋涉而疲憊不堪。 盡琯身份低微,我仍然畱戀著那短小的青袍,但官職雖低,白發卻難以抑制地增長。 即使像陶淵明那樣官職卑微,他的辤賦也足以自傲;像司馬相如那樣俸祿微薄,被人奪去又何妨。 衆人的非議足以使人受到極大的傷害,實在令人痛恨,但一旦醉酒到失去知覺,卻又什麽都忘記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境遇的無奈與感慨。詩中通過“泣玉投珠”和“我馬日玄黃”等意象,描繪了詩人旅途的艱辛和才華的被埋沒。後文通過對“青袍”和“白發”的對比,以及借用陶淵明和司馬相如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官職和俸祿的淡漠,以及對世俗非議的無奈。最後一句“但醉如泥卻又忘”則透露出詩人希望通過醉酒來逃避現實痛苦的心態。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