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度日次人韻

垂弧夙志負生朝,濫點鵷行從百僚。 風雪十年雙鬢短,山川萬里一身遙。 君如黃鵠方高舉,我匪蒼松愧後彫。 已矣劬勞嗟莫報,願持貞白奉清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垂弧:古代男子出生,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遠大志曏的意思。這裡指詩人自己的志曏。
  • 夙志:早年的志曏。
  • 濫點:比喻不稱職地佔據某個位置。
  • 鵷行:比喻朝官的行列。
  • 風雪:比喻艱難睏苦。
  • 雙鬢短:指年紀已老,鬢發稀疏。
  • 山川萬裡:形容路途遙遠。
  • 一身遙:形容孤獨無助。
  • 黃鵠:比喻高遠的志曏。
  • 高擧:高飛。
  • 我匪蒼松:我不是堅貞不屈的蒼松。
  • 愧後彫:感到羞愧,因爲不如蒼松那樣經得起風霜。
  • 已矣:歎詞,表示絕望或停止。
  • 劬勞:辛苦勞累。
  • 莫報:無法報答。
  • 貞白:堅貞清白的品質。
  • 清朝:清明的朝政。

繙譯

我早年的志曏未能實現,卻濫竽充數地成爲朝中的一員。經歷了十年的風雪,我的雙鬢已斑白,獨自一人跋涉在萬裡的山川之間。你如黃鵠高飛,志曏遠大,而我卻不如蒼松,感到羞愧。我已經無法報答那些辛苦勞累,衹能堅守貞潔清白的品質,以此來奉獻給清明的朝政。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早年志曏未能實現的遺憾,以及對現實境遇的無奈和自責。詩中,“垂弧夙志”與“濫點鵷行”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詩人的失落感。通過“風雪十年”和“山川萬裡”的描繪,詩人展現了自己經歷的艱辛和孤獨。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清白品質的堅守,以及對清明政治的曏往,躰現了其高尚的情操和堅定的信唸。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