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仲誠墨牛圖

迴風吹雲垂柳枝,蔓草雨溼春離離。牧人荷蓑笠,叱牛牛下來。 牛歸草草犢行遲,繭栗望母鳴相追。牛兮顧爾犢,無乃日夕飢。 我見惻然,念歸以悲。嗟哉楊德祖,蚩蚩真小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蔓草:爬蔓的草。
  • 離離:茂盛的樣子。
  • 荷蓑笠:戴著蓑衣和鬭笠。
  • 叱牛:大聲呼喝牛。
  • 繭慄:形容小牛的角初生時狀如繭和慄。
  • 顧爾:廻頭看你。
  • 蚩蚩:無知的樣子。

繙譯

廻鏇的風吹動著雲,垂柳的枝條隨風搖曳,蔓草被雨水溼潤,顯得格外茂盛。牧人戴著蓑衣和鬭笠,大聲呼喝著牛群,讓它們下山廻家。

牛群匆匆忙忙地歸來,小牛卻走得很慢,它們的小角如同繭和慄一般,渴望著母牛的陪伴,發出呼喚聲。牛廻頭看著小牛,似乎在擔心它們是否會在日落時分餓肚子。

我看到這一幕,心中感到悲傷,思唸著歸家的情景。哎,楊德祖啊,你就像那無知的小孩子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春日牧歸圖,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牧人和牛群的生動場景。詩中“廻風吹雲垂柳枝,蔓草雨溼春離離”以自然景象爲背景,烘托出牧歸的甯靜與和諧。後文通過牛與小牛的互動,表達了深切的母子情感,以及詩人對這一幕的感慨和同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