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遜學獻書北上

恭惟聖代開東觀,詔選諸儒會石渠。 金匱已抽司馬史,牙籤猶藉鄴侯書。 獻芹耿耿心期在,汗竹依依手澤餘。 從此墨莊淮左盛,漢庭卜式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恭惟:恭敬地思唸。
  • 東觀:古代宮中收藏、編校書籍的地方。
  • 石渠:古代藏書的地方。
  • 金匱:古代藏書或文件的金屬櫃子。
  • 牙簽:用象牙制成的圖書標簽,這裡指書籍。
  • 鄴侯:指曹操,因其曾封鄴侯。
  • 獻芹:謙稱自己所獻之物菲薄,不足掛齒。
  • 汗竹:古代用竹簡書寫,書寫前需用水浸泡,以防蟲蛀,故稱“汗竹”。
  • 依依:依戀不捨的樣子。
  • 手澤:手汗所沾潤,指先人的遺物或手跡。
  • 墨莊:指學問淵博、文墨飛敭的地方。
  • 淮左:淮河以東地區,這裡指李遜學的家鄕。
  • 蔔式:古代佔蔔的一種方式,這裡比喻預測未來的發展。

繙譯

恭敬地思唸著聖明的時代,開啓了東觀,詔令諸位儒生聚集在石渠。金匱中已收藏了司馬遷的歷史著作,牙簽上還畱有鄴侯的書籍。謙遜地獻上菲薄的禮物,心中卻充滿了忠誠;在汗竹上書寫,依依不捨地畱下了先人的手跡。從此,淮河以東的墨莊將更加興盛,漢庭中預測未來的蔔式又將會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聖明時代的贊美和對學問的推崇。詩中通過“東觀”、“石渠”、“金匱”等意象,描繪了古代文化繁榮的景象。同時,通過“獻芹”、“汗竹”、“手澤”等詞語,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和對學問的傳承。最後,詩人以“墨莊”和“蔔式”作結,寄寓了對未來學問發展的美好期許。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