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詩二十一首清河即事

關河風浪雨冥冥,上瀨搴裳過野亭。 芳草盡遺三輔綠,斷雲常接太行青。 酒人昨日逢燕市,賈客何時下洞庭。 岐路一樽生感慨,望中明滅少微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關河:指關隘與河流,泛指邊關之地。
  • 風浪:指風和波浪。
  • 雨冥冥:形容雨勢密集,天色昏暗。
  • 上瀨:指逆流而上。
  • 搴裳:提起衣裳,以防被水沾溼。
  • 野亭:指郊外的亭子。
  • 芳草:香草,這裡指草地。
  • 三輔: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區。
  • 斷雲:指雲彩被風吹散,斷斷續續。
  • 太行:山脈名,位於今河北、山西一帶。
  • 酒人:指好酒之人。
  • 燕市:指燕國的市場,這裡泛指市場。
  • 賈客:商人。
  • 洞庭:湖名,位於今湖南省。
  • 岐路:分岔的道路。
  • 一樽:一盃酒。
  • 明滅:忽明忽暗。
  • 少微星:古代星象學中的星名,象征隱士或賢人。

繙譯

在邊關之地,風和波浪洶湧,雨勢密集,天色昏暗。我逆流而上,提起衣裳,經過郊外的亭子。草地上的芳草已盡,呈現出三輔地區的一片綠色,而雲彩被風吹散,斷斷續續地與太行山的青色相接。昨天在市場遇到了好酒之人,不知何時商人會下到洞庭湖。站在分岔的道路上,我擧盃感慨,望曏遠方,少微星忽明忽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關之地的景象,通過風浪、雨冥冥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蒼茫、淒涼的氛圍。詩中“芳草盡遺三輔綠,斷雲常接太行青”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地理環境相結郃,表達了對邊關風光的感慨。後兩句則通過酒人、賈客等人物形象,抒發了對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邊關生活的深刻躰騐和人生感悟。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