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吟同張士行賦

銀河迢迢向東注,玉女盈盈隔秋渚。 金梭飛飛擲煙霧,織作青鸞寄幽素。 青鸞織成不飛去,仙郎脈脈愁無語。 無語相望朝復暮,白榆搖落成秋樹。 藕花香冷鴛鴦浦,天上銀橋寶車度。 風清蕊殿開瑤戶,雲屏霧褥芙蓉吐。 經年香夢遙相許,一夕離腸爲郎訴。 羿姬妒人留不住,天雞角角扶桑曙。 龍巾荏苒啼紅露,亂點雲開逗飛雨。 伯勞西飛燕東翥,河乾石爛愁終古。 翠樓乞巧娉婷女,鏡裏青螺掃眉嫵。 博山沈煙嫋雙縷,不識人間離別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銀河:天河,銀河系中的星系帶。
  • 迢迢:形容遙遠。
  • 玉女:指織女,傳說中的仙女。
  • 盈盈:形容女子儀態美好。
  • 秋渚:秋天的水邊。
  • 金梭:織布用的梭子,這裏比喻織女星。
  • 青鸞: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
  • 幽素:幽深的情感。
  • 仙郎:指牛郎,傳說中的男子。
  • 脈脈:含情脈脈,形容深情。
  • 白榆:一種樹,這裏指秋天的樹木。
  • 搖落:搖動落下,指樹葉凋落。
  • 藕花:荷花。
  • 鴛鴦浦:鴛鴦棲息的水邊。
  • 銀橋: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橋。
  • 寶車:華麗的車輛。
  • 蕊殿:花蕊中的宮殿,比喻花心。
  • 瑤戶:美玉做成的門戶,比喻華美的居所。
  • 雲屏:雲彩般的屏風。
  • 霧褥:霧氣般的牀褥。
  • 芙蓉:荷花。
  • 經年:整年。
  • 香夢:美好的夢。
  • 羿姬:指嫦娥,傳說中的仙女。
  • 天雞:傳說中的神雞。
  • 角角:雞叫聲。
  • 扶桑:傳說中的神樹,太陽升起的地方。
  • 龍巾:龍形的頭巾。
  • 荏苒:時間漸漸過去。
  • 啼紅露:指露水如淚。
  • 亂點:隨意點綴。
  • 飛雨:飄落的雨。
  • 伯勞:一種鳥,常用來比喻離別。
  • 燕東翥:燕子向東飛。
  • 河乾石爛:形容時間長久,石頭都爛了。
  • 愁終古:永遠的愁。
  • 翠樓:華麗的樓閣。
  • 乞巧:七夕節女子向織女乞求巧藝的習俗。
  • 娉婷:形容女子姿態美好。
  • 青螺:青色的螺形髮髻。
  • 掃眉嫵:梳理眉毛,使之嫵媚。
  • 博山:山名,這裏指香爐。
  • 沈煙:沉香燃燒的煙。
  • 嫋雙縷:形容煙霧繚繞。
  • 離別苦:離別的痛苦。

翻譯

銀河遙遠地向東流淌,美麗的織女隔着秋水。金梭飛舞,彷彿在煙霧中織造,編織出青鸞寄託深情的信物。青鸞織成後不願飛走,牛郎含情脈脈,憂愁無言。他們無言相對,從早到晚,白榆樹的葉子隨風搖落,變成了秋天的景象。荷花香氣冷冽,在鴛鴦棲息的水邊,天上的銀橋上,華麗的車輛經過。風清雲淡,花蕊中的宮殿敞開美玉的門戶,雲彩般的屏風和霧氣般的牀褥上,荷花吐露芬芳。整年都在做着美好的夢,這一天離別的腸斷只爲郎君訴說。嫦娥嫉妒,留不住人,天雞啼叫,扶桑樹上的曙光初現。龍形的頭巾上,紅露如淚,隨意點綴的雲開,引來了飄落的雨。伯勞鳥向西飛,燕子向東飛,河邊的石頭爛了,愁緒永遠。翠樓上的女子在乞巧,鏡中的青螺髮髻梳理得嫵媚。博山香爐中沉香菸霧繚繞,不知人間離別的痛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節的浪漫與哀愁,通過銀河、織女、牛郎等傳統元素,展現了牛郎織女相會的深情與離別的無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金梭飛飛擲煙霧」、「青鸞織成不飛去」等,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織女對牛郎的深情和不捨。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白榆搖落成秋樹」、「藕花香冷鴛鴦浦」,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七夕節的傳統文化內涵和詩人對愛情的深刻理解。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