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水國西風霜露微,東籬九日菊花稀。 寒深蘇武雁初至,秋老王孫草尚肥。 採得蕨薇分鷇食,裁成荷葉易儒衣。 自憐不及商山老,出爲儲王定是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水國:指多水的地方,這裏可能指江南地區。
  • 東籬:東邊的籬笆,常用來指代隱居的地方。
  • 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即重陽節。
  • 蘇武:西漢時期的著名使臣,曾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以堅貞不屈著稱。
  • 王孫:古代對貴族子弟的通稱。
  • 蕨薇:蕨類植物和薇草,古代隱士常採食的植物。
  • 鷇食:指雛鳥的食物,這裏比喻簡樸的生活。
  • 儒衣:指儒生的衣服,這裏指代儒生的身份。
  • 商山老:指商山四皓,秦末漢初的四位隱士,後被漢高祖劉邦請出山輔佐太子劉盈。
  • 儲王:指太子,未來的君王。

翻譯

在江南的西風中,霜露微涼,東邊的籬笆旁,九月的菊花已經稀疏。 深秋的寒意中,蘇武的雁兒初次飛來,秋意漸濃,王孫的草依舊茂盛。 採摘了蕨薇,分給雛鳥作爲食物,裁剪荷葉,換下儒生的衣裳。 我自憐不如商山的四位老者,他們出山爲太子定奪是非,而我卻無此機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重陽節時江南的秋景,通過「水國西風」、「東籬九日菊花稀」等意象,傳達出深秋的蕭瑟與隱逸之情。詩中「蘇武雁初至」、「王孫草尚肥」等句,借用歷史典故和自然景象,抒發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時局的無奈。結尾的「自憐不及商山老,出爲儲王定是非」則表達了對未能參與國家大事的遺憾,體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張家珍

張家珍,字璩子。東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龍俱布衣。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從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歿,與總兵陳鎮國擁殘卒數萬於龍門以圖恢復,旋以兄蔭拜錦衣衛指揮使。廣州再破,隱於鐵園,家居養父,折節讀書,年未及三十而卒。遺作由友人編爲《寒木居詩鈔》一卷。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張家珍詩,以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東莞寓園祖若舊廬刊《寒木居詩鈔》爲底本,參校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東莞張伯楨纂《滄海叢書》本《張文烈遺集》附刻之《寒木居詩鈔》。 ► 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