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

海闊天長萬里風,光輝不減又當空。 水花蕩漾何嘗定,桂影依微一樣同。 對酒及時還似鏡,登樓相待恐如弓。 今宵昨夜看圓缺,照盡興亡一點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闊天長:形容海洋廣闊,天空遼遠。
  • 光輝不減:指月亮的光芒依舊明亮。
  • 桂影依微:桂樹的影子模糊不清。
  • 依微:模糊,不清晰。
  • 對酒及時:及時飲酒,享受當下。
  • 登樓相待:登上樓臺,等待月亮。
  • 恐如弓:擔心月亮像弓一樣彎曲,即擔心月亮不圓。
  • 興亡:指國家的興衰更迭。

翻譯

海洋遼闊,天空無垠,萬里風起,月亮依舊明亮懸掛天際。 水波盪漾,形態不定,桂樹的影子模糊,卻與往常無異。 及時飲酒,月色如鏡,登上樓臺,等待月圓,卻擔心它如弓彎曲。 今夜與昨夜,看月亮的圓缺,照見了世間的興衰更迭。

賞析

這首作品以十六夜的月亮爲背景,描繪了月夜的寧靜與深遠。詩中,「海闊天長萬里風」展現了壯闊的自然景象,而「光輝不減又當空」則突出了月亮的明亮與恆久。後句通過「水花蕩漾」與「桂影依微」的對比,表達了世事無常與自然恆常的哲理。結尾的「照盡興亡一點中」則巧妙地將月亮的圓缺與國家的興亡相聯繫,寓意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

張家珍

張家珍,字璩子。東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龍俱布衣。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從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歿,與總兵陳鎮國擁殘卒數萬於龍門以圖恢復,旋以兄蔭拜錦衣衛指揮使。廣州再破,隱於鐵園,家居養父,折節讀書,年未及三十而卒。遺作由友人編爲《寒木居詩鈔》一卷。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張家珍詩,以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東莞寓園祖若舊廬刊《寒木居詩鈔》爲底本,參校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東莞張伯楨纂《滄海叢書》本《張文烈遺集》附刻之《寒木居詩鈔》。 ► 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