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

妾家南海傍,青春蘭芷香。墮馬梳成吳後髻,織腰學作楚宮妝。 自別阿郎難記時,空帷不復整蛾眉。春風白晝簾不卷,紫燕雙飛高下窺。 錯問阿郎郎不語,對鏡兩人空淚垂。不見十年顏色老,落花滿地傷懷抱。 妾上高樓望楚雲,郎在湘江怨芳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擬古:模仿古代的風格或作品。
  • 妾家南海傍:妾(qiè),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南海傍,指位於南海邊。
  • 青春蘭芷香:蘭芷(lán zhǐ),蘭花和白芷,都是香草,這裏比喻女子的青春美麗。
  • 墮馬梳成吳後髻:墮馬梳,古代女子的一種髮髻樣式。吳後髻,指吳國後宮女子的髮髻。
  • 織腰學作楚宮妝:織腰,指用絲帶束腰。楚宮妝,楚國宮廷女子的裝扮。
  • 空帷不復整蛾眉:空帷(wéi),空蕩的帳幕。蛾眉,指女子的細長眉毛。
  • 紫燕雙飛高下窺:紫燕,燕子的一種。窺(kuī),偷看。
  • 錯問阿郎郎不語:錯問,錯誤地詢問。阿郎,對男子的暱稱。
  • 落花滿地傷懷抱:傷懷抱,感到悲傷。
  • 妾上高樓望楚雲:楚雲,楚地的雲,這裏指遠方。
  • 郎在湘江怨芳草:湘江,河流名,位於湖南。怨芳草,對芳草感到怨恨,這裏比喻對遠方的思念和怨恨。

翻譯

我家住在南海邊,青春年華如蘭花和白芷般芬芳。我梳着墮馬髻,模仿吳國後宮的髮型,用絲帶束腰,學習楚國宮廷的裝扮。自從與阿郎分別後,我已記不清時間,空蕩的帳幕中不再整理我的細長眉毛。春風白晝,窗簾不卷,紫燕雙飛,高高低低地偷看。我錯誤地詢問阿郎,他卻沉默不語,我們兩人對鏡,空自流淚。不見十年,我的容顏已老,落花滿地,我感到悲傷。我登上高樓,眺望遠方的楚雲,而阿郎在湘江邊,對芳草感到怨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女子自述的方式,表達了對遠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無法重逢的悲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蘭芷香」、「墮馬梳」、「楚宮妝」等,描繪了女子的美麗與哀愁。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春風白晝」、「紫燕雙飛」,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整首詩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張家珍

張家珍,字璩子。東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龍俱布衣。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從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歿,與總兵陳鎮國擁殘卒數萬於龍門以圖恢復,旋以兄蔭拜錦衣衛指揮使。廣州再破,隱於鐵園,家居養父,折節讀書,年未及三十而卒。遺作由友人編爲《寒木居詩鈔》一卷。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張家珍詩,以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東莞寓園祖若舊廬刊《寒木居詩鈔》爲底本,參校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東莞張伯楨纂《滄海叢書》本《張文烈遺集》附刻之《寒木居詩鈔》。 ► 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