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十首漁父

有鷕兩雉鳴,彩彩好羽儀。 挾彈東鄰子,潛睨如蹲狸。 一發得其雄,再發並其雌。 灑血平蕪間,赳赳過水湄。 微物不充鼎,憑高一揚眉。 結束馳前山,射殺子母麋。 丈夫飛食肉,肯飽藿與葵。 所志獵沙場,好生亦何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ǎo):鳥鳴聲。
  • 彩彩:色彩鮮豔的樣子。
  • 羽儀:羽毛的裝飾,這裏指雉鳥的羽毛。
  • 挾彈:帶着彈弓。
  • 潛睨:偷偷地看。
  • 蹲狸:像狸貓一樣蹲伏。
  • 灑血:指雉鳥被射殺後的血跡。
  • 平蕪:平坦的草地。
  • 赳赳:形容雄壯的樣子。
  • 水湄:水邊。
  • 結束:整理好裝備。
  • 子母麋:母鹿和小鹿。
  • 飛食肉:指獵取肉食。
  • 藿與葵:指蔬菜類食物。
  • 所志:所追求的。
  • 獵沙場:戰場上的狩獵,比喻戰鬥。
  • 好生:珍惜生命。

翻譯

有鳥兒在鳴叫,羽毛色彩鮮豔,美麗動人。 東鄰的少年帶着彈弓,偷偷地瞄準,像蹲伏的狸貓。 一箭射中了雄鳥,再一箭連雌鳥也射下。 它們的血灑在草地上,少年雄壯地走過水邊。 這些小動物不足以充實他的獵物,他站在高處揚眉吐氣。 整理好裝備,他又馳向前山,射殺了一對母鹿和小鹿。 作爲男子漢,他追求的是獵取肉食,而不是滿足於蔬菜。 他的志向在戰場上的狩獵,珍惜生命又有何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東鄰少年狩獵的場景,通過生動的動作和細節描寫,展現了少年的勇猛和狩獵的技藝。詩中「鷕兩雉鳴,彩彩好羽儀」以鳥兒的美麗形象開篇,爲後文的狩獵場景做了鋪墊。少年的狩獵行爲被描述得既精準又無情,體現了他的獵人本色。最後幾句則表達了少年對於戰鬥和狩獵的嚮往,以及對於平凡生活的輕視,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於武勇和戰鬥的推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鮮明,通過對狩獵場景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追求力量和勝利的精神。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