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從幸太平門閱武應制
四海清無戰,三農樂有秋。
元戎陳虎旅,天子詔貙劉。
肅殺遵時令,登臨展豫遊。
江山明組練,海國壯貔貅。
旄鉞傳天語,韜鈐稟廟謀。
射蛟應小漢,搏獸已卑周。
佳氣投丹轂,祥風轉採斿。
武功今已備,文德願兼修。
虛沗金鑾客,元才詠大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戎:主帥。
- 虎旅:勇猛的軍隊。
- 貙劉:古代的一種狩獵活動。
- 肅殺: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
- 豫遊:愉快的遊玩。
- 組練:指精銳的軍隊。
- 貔貅:古代傳說中的猛獸,比喻勇猛的軍隊。
- 旄鉞:古代的軍旗和斧鉞,象徵軍權。
- 韜鈐:兵法和策略。
- 射蛟:比喻英勇的戰鬥。
- 搏獸:比喻激烈的戰鬥。
- 丹轂:紅色的車輪,指皇帝的車駕。
- 採斿:彩色的旗幟。
- 金鑾客:指在金鑾殿上的賓客,即朝廷中的官員。
- 大搜:古代的一種大規模的狩獵活動。
翻譯
在四海之內和平無戰事,農民們因秋收而感到快樂。主帥帶領着勇猛的軍隊,天子下詔舉行狩獵活動。秋天的肅殺之氣遵循着時節,登高望遠,享受愉快的遊玩。江山之間排列着精銳的軍隊,海上的國家也展現出壯大的軍力。軍旗和斧鉞傳達着天子的命令,兵法和策略都是由朝廷制定的。英勇的戰鬥如同射蛟,激烈的戰鬥已經超越了古代。吉祥的氣息圍繞着皇帝的車駕,彩色的旗幟在風中飄揚。武功已經完備,希望文德也能得到修煉。我雖在金鑾殿上,卻無才賦詩讚美這次大規模的狩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太平盛世的一幕,通過天子閱兵和狩獵的場景,展現了國家的強大和軍隊的勇猛。詩中「四海清無戰,三農樂有秋」表達了和平與豐收的喜悅,而「元戎陳虎旅,天子詔貙劉」則突顯了軍隊的威武和天子的權威。後文通過「江山明組練,海國壯貔貅」等句,進一步以壯麗的畫面展現了國家的強盛。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武功與文德兼修的期望,以及對自己才華不足的謙遜。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宏大,體現了明代詩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