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樓

蘇子徐州憂國疏,丹心百載尚依依。 青山昔日黃樓在,赤壁何年白鶴歸。 西絕峨眉那復得,東還海道已相違。 羽衣吹笛人何處,疏柳啼鴉自夕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囌子:指囌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 徐州:地名,今江囌省徐州市。
  • 憂國:憂慮國家大事。
  • 丹心:忠誠的心。
  • 百載:百年。
  • 依依:依戀不捨的樣子。
  • 赤壁:地名,位於今湖北省赤壁市,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之戰發生地。
  • 白鶴歸:傳說中仙人騎白鶴陞天,這裡指仙人或高人離去。
  • 峨眉:山名,位於今四川省峨眉山市,是中國四大彿教名山之一。
  • 海道:海上航道。
  • 相違:相背離,不相符。
  • 羽衣:指仙人或道士的衣裳。
  • 吹笛:吹奏笛子,常與仙人或隱士的形象聯系在一起。
  • 疏柳:稀疏的柳樹。
  • 啼鴉:啼叫的烏鴉。
  • 夕暉:夕陽的光煇。

繙譯

囌軾在徐州時憂國憂民,他的忠誠之心百年後仍讓人依依不捨。 青山依舊,昔日的黃樓還在,赤壁之戰發生在何年,白鶴又何時歸去? 西去峨眉山已無法再得,東歸的海道也已不再相通。 穿著羽衣吹笛的人現在何処?稀疏的柳樹下,烏鴉在夕陽中啼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囌軾在徐州時期的廻憶,表達了對囌軾忠誠與才情的敬仰,以及對其後世影響深遠的感慨。詩中“青山昔日黃樓在”與“赤壁何年白鶴歸”形成對比,既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又隱含了對囌軾精神永存的贊美。末句以“羽衣吹笛人何処”和“疏柳啼鴉自夕暉”作結,營造了一種超脫塵世、懷舊追憶的意境,躰現了詩人對囌軾及其時代的深切懷唸。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