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南昌

平生未踏南昌土,垂老經過駕使軺。 徐孺洲前花寂寂,滕王閣外草蕭蕭。 瑤臺月墮鸞聲杳,鐵柱雲生蜃氣銷。 獨喜西山青似舊,昇平猶得見新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垂老:接近老年。
  • 駕使軺:乘坐輕便的馬車。
  • 徐孺洲:地名,位於南昌。
  •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的一座著名古建築。
  • 蕭蕭:形容草木搖動的聲音。
  • 瑤台:神話中的仙境。
  • 鸞聲:鸞鳥的叫聲,象征吉祥。
  • 鉄柱:指南昌的鉄柱宮。
  • 蜃氣:海市蜃樓,這裡指幻象消失。
  • 陞平:太平盛世。
  • 新朝:新的朝代。

繙譯

我一生未曾踏上過南昌的土地,直到老年才乘坐輕車經過。徐孺洲前的花兒靜靜地開放,滕王閣外的草叢在風中搖曳。仙境中的月亮落下,鸞鳥的叫聲也消失了;鉄柱宮的雲霧陞起,海市蜃樓的幻象也消散了。唯獨西山的青翠依舊,我慶幸在太平盛世中還能見到新的朝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晚年首次訪問南昌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徐孺洲、滕王閣等南昌地標的描寫,展現了南昌的自然景色和歷史遺跡。後兩句通過對瑤台、鉄柱的描繪,隱喻了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遠去。結尾的“獨喜西山青似舊,陞平猶得見新朝”則表達了詩人對太平盛世和新朝代的喜悅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舊日景象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感悟。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