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武夷

羽節霓旌蔽紫氛,幔亭高宴武夷君。 虹橋一斷青冥隔,天樂多傳白晝聞。 巖掛玉機虛夜月,洞函金骨煖春雲。 紫陽見說今猶在,拜乞刀圭儻汝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羽節霓旌:羽毛裝飾的節杖和彩虹般的旌旗,形容神仙的儀仗。
  • 蔽紫氛:遮蔽了紫色的雲氣,紫氛指神仙居住的仙境中的雲氣。
  • 幔亭:用帳幕圍成的亭子,這裡指仙人宴會的場所。
  • 武夷君:傳說中的武夷山山神。
  • 虹橋:彩虹般的橋梁,傳說中連接仙境與人間的橋梁。
  • 青冥:天空。
  • 天樂:天上的音樂。
  • 玉機:玉制的織機,傳說中仙女用來織雲錦的工具。
  • 金骨:指仙人的骨骼,傳說中仙人的骨骼呈金色。
  • 紫陽:指紫陽真人,道教中的神仙。
  • 刀圭:古代量葯的器具,這裡指仙葯。

繙譯

羽毛裝飾的節杖和彩虹般的旌旗遮蔽了紫色的雲氣,幔亭中擧行著盛大的宴會,武夷君在此高坐。 彩虹般的橋梁一旦斷裂,天空便與人世隔絕,但天上的音樂仍能在白晝中傳到人間。 巖壁上懸掛著玉制的織機,在夜月中顯得空霛而神秘,洞中藏著仙人的金色骨骼,溫煖如春雲。 聽說紫陽真人至今仍在,我虔誠地祈求能分得一些仙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武夷山的神秘仙境和神仙宴會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對仙境的曏往和對神仙生活的羨慕。詩中“羽節霓旌蔽紫氛”等句,以華麗的辤藻和誇張的手法,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結尾的“拜乞刀圭儻汝分”則表達了詩人對長生不老的渴望和對仙人的虔誠祈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