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至

秋至一何好,新涼氣候清。 井梧當檻落,海月入窗明。 燕別草堂壘,鴻流關塞聲。 天涯有知己,此夜念孤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井梧:井邊的梧桐樹。
  • 當檻:對着門檻。
  • 海月:這裏指月光,因月光如海水般清澈,故稱。
  • 燕別:燕子離開。
  • 草堂壘:指燕子築巢的地方。
  • 鴻流:大雁飛行的軌跡。
  • 關塞聲:指邊關的雁聲,象徵遠方的消息。
  • 孤征:獨自遠行。

翻譯

秋天到來是多麼美好,新涼的氣候清新宜人。 井邊的梧桐樹對着門檻落下葉子,月光如海水般清澈,透過窗戶照進屋內。 燕子離開了它們在草堂的巢穴,大雁飛行的軌跡中傳來邊關的雁聲。 在天涯海角有我的知己,這個夜晚我深深地思念着獨自遠行的他。

賞析

這首作品以秋天爲背景,通過描繪新涼的氣候、井梧落葉、月光照窗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燕別草堂壘,鴻流關塞聲」巧妙地運用了燕子和鴻雁的遷徙,象徵着離別和遠方的消息,增強了詩的情感深度。結尾的「天涯有知己,此夜念孤征」則直接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知己的深切思念,使全詩情感達到高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獨特感受和對友情的珍視。

張家珍

張家珍,字璩子。東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龍俱布衣。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從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歿,與總兵陳鎮國擁殘卒數萬於龍門以圖恢復,旋以兄蔭拜錦衣衛指揮使。廣州再破,隱於鐵園,家居養父,折節讀書,年未及三十而卒。遺作由友人編爲《寒木居詩鈔》一卷。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張家珍詩,以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東莞寓園祖若舊廬刊《寒木居詩鈔》爲底本,參校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東莞張伯楨纂《滄海叢書》本《張文烈遺集》附刻之《寒木居詩鈔》。 ► 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