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遊 · 重遊

絲絲碧樹何曾卷,又是梨花晚。海燕翻翻,那時嬌面。做了斷腸緣。 寄我紅箋人不見。看他羅幕鞦韆。血衣着地,未息飄颺,也似人心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絲絲碧樹:指細長翠綠的柳枝。 絲絲形容柳樹枝條細長。 碧樹,綠樹,代指柳樹 。
  • 何曾卷:意思是從來沒有捲曲。
  • 翻翻:上下飛動的樣子。
  • 嬌面:美麗動人的面容,此處指過去見到的意中人面容。
  • 斷腸緣:讓人極度傷心難過的緣分。
  • 紅箋:紅色的信箋,常用來書寫相思情意 。
  • 羅幕:絲織的帷幕,常用於形容富貴人家的庭院裝飾。
  • 血衣:這裏可理解爲落花如血般的顏色 。可能是梨花在風中飄落,如血淚般染紅地面。 (xuè)
  • 飄颺(yáng):飄揚,飛揚。

翻譯

細長翠綠的柳枝從來都不曾捲曲,又到了梨花開滿的傍晚時分。海燕在天空中上下飛動,回想起那時她那美麗動人的面容。可惜這一段情成爲了令人肝腸寸斷的緣分。 曾寄給我紅箋傾訴情意的人如今已不見蹤影。我看着那有着絲織帷幕的庭院中的鞦韆。如血淚般的落花飄落在地上,還在不停飛揚,就好像人心一樣綿軟,觸動着無盡的愁緒 。

賞析

這首《少年遊·重遊》是柳如是情感細膩而真摯的作品。上闋起筆以景引入,「絲絲碧樹何曾卷,又是梨花晚」,描繪出一幅靜謐而略帶憂傷的暮春之景。碧樹、梨花等意象,既點明時間也烘托氛圍。「海燕翻翻,那時嬌面」將回憶與現實交織,海燕飛舞勾起曾經見到的那張嬌美的面容,爲「做了斷腸緣」的感慨埋下伏筆。下闋中「寄我紅箋人不見」直接抒發了對往昔情人的思念和如今難覓其蹤的失落。「看他羅幕鞦韆」通過描寫眼前熟悉的場景,更添物是人非之感。「血衣着地,未息飄颺」用形象的筆觸描寫落花飄舞景象,以落花自比或象徵逝去的情感,將內心綿軟又不能釋懷的愁緒生動地展現出來。整首詞語言優美,善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那段刻骨銘心感情的追憶和深深的嘆息,體現出柳如是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卓越的文學才情。

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 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爲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爲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爲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