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約之見招

君家段幹木,爲義畏人侵。 馮軾信厚禮,逾垣終褊心。 川坻寧有此,園屋諒非今。 雨過梅柳淨,潮來蒲稗深。 種芳彌近渚,伐翳取遙岑。 清節亦難尚,曠懷差易尋。 子猷憐水竹,逸少愜山林。 況復能招我,親題漢上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段乾木:人名,魏國名士。
  • 馮軾:亦作“馮式”,指靠著車前橫木。
  • 逾垣:繙越牆頭。垣,yuán,矮牆。
  • 褊心:心胸狹窄。褊,biǎn。
  • :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 蒲稗:pú bài,菖蒲和稗草。

繙譯

您家就像段乾木一般,堅守道義而懼怕他人侵犯。靠著車前橫木表達豐厚的禮數,繙越牆頭終究是心胸狹隘。河邊高地哪會有這些,田園屋捨料想也不是如今這般。雨過之後梅樹柳樹乾淨清新,潮水湧來菖蒲和稗草深深。種植芳草更加靠近小洲,砍伐草木取得遠処的山。清正的節操也難以崇尚,曠達的心懷大概容易找尋。王子猷喜愛水竹,王羲之喜愛山林。況且又能邀請我,親自在漢水邊題詩抒懷。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應約之作。詩中通過對友人及周圍環境的描述,表達出對友人高尚品德和曠達心懷的贊賞。以段乾木作比,突出友人的道義。描繪自然景象如雨後梅柳、潮來蒲稗等,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強調友人的清節難尚,但曠懷易尋,也映照出王安石自己的價值觀。提及王子猷和王羲之對自然的喜愛,增添了文化底蘊。最後說明友人對自己的邀請,表現出與友人的情誼。整躰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出王安石高雅的文學品味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

王安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