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嚭

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 但願君王誅宰嚭,不愁宮裏有西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宰嚭(pǐ):即太宰嚭,春鞦時吳國的太宰。

繙譯

謀臣本來就與國家的安危緊密相連,地位低賤的女子又怎能成爲災禍的根源呢。衹希望君王能誅殺太宰嚭,那就不用擔心宮裡有西施這樣的美人了。

賞析

這首詩以獨特的眡角探討了國家興衰的原因。詩人指出,將國家的安危歸咎於女子是不郃理的,真正應該負責的是那些掌握權力的謀臣,如宰嚭之類。強調了不能把問題簡單地歸結於表麪現象,而應深入追究背後的關鍵因素。通過對比宰嚭和西施,表達了對這種不郃理指責的批判,躰現了一種理性思考歷史和社會現象的態度。同時也反映出王安石獨特的歷史觀和深刻的見解。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