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顧參軍大寧見寄

尺素關城意氣親,夕雲西北起鱗鱗。 息烽莫問幽州戍,擊築多逢易水人。 馬市久安書未奏,軍持一笑醉偏真。 誰知上谷顏諮議,五嶽相從已結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尺素:古代用來寫字的細長白絹,這裏指書信。
  • 關城:關隘和城池,指邊防要地。
  • 鱗鱗:形容雲層如魚鱗般密集排列。
  • 息烽:熄滅烽火,指戰事平息。
  • 幽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北部一帶。
  • 擊築: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裏指擊築而歌,形容豪放不羈的生活態度。
  • 易水人:指生活在易水流域的人,易水是河北省的一條河流。
  • 馬市:古代交易馬匹的市場。
  • 軍持:古代軍隊中用來盛水的器具,這裏指軍中生活。
  • 上谷: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張家口一帶。
  • 顏諮議: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五嶽:指中國的五座名山,這裏可能指顏諮議與作者有着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翻譯

你從邊關寄來的書信,充滿了親切的意氣,我看到夕陽下的雲層在西北方如魚鱗般密集。 戰事已經平息,不必再問幽州的邊防,我在軍中擊築而歌,遇到了許多豪放的易水人。 馬市雖然長久安寧,但尚未有書信奏報,我在軍中飲酒,醉意中更顯真情。 誰能知道在上谷的顏諮議,我們五嶽相從,已經結爲鄰里。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歐大任寫給顧參軍的回信,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邊關生活的感慨。詩中通過「尺素」、「關城」等詞語,展現了邊關的遙遠與書信的珍貴。同時,通過「息烽」、「擊築」等描繪,傳達了戰事平息後的寧靜與軍中生活的豪放。最後,詩人以「五嶽相從已結鄰」表達了對友人深厚情誼的期待和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對友情的重視。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