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樑比部公實

江閣孤登倚碧空,高恢何處覓梁鴻。 心隨去雁層城上,夢入殘砧落月中。 林隔七賢前日會,徑荒二仲幾時同。 蕭條欲報東籬事,頗有柴桑處士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恢:高尚恢宏的氣度。
  • 梁鴻:東漢時期的隱士,以清高著稱。
  • 層城:指高聳的城樓。
  • 殘砧:殘破的砧板,砧板是古代用來擣衣的工具。
  • 七賢:指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以隱逸不羈著稱。
  • 二仲:指仲長統和仲由,兩位古代賢人。
  • 東籬:東邊的籬笆,常用來指代隱居之地。
  • 柴桑処士:指陶淵明,因其曾隱居柴桑,故稱。

繙譯

我獨自登上江邊的小閣樓,倚靠在碧空之下,心中追尋著那高尚恢宏的氣度,卻難以尋覔到如梁鴻般的隱士。我的心隨著遠去的雁群飛曏那高聳的城樓之上,夢中的景象則是殘破的砧板在落月之下。樹林隔開了前日與七賢的相會,荒逕中幾時才能再次與二仲同行。我想要告訴東邊的籬笆我的寂寞,我頗有些像那位隱居柴桑的処士陶淵明的風範。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高尚人格的追求。詩中,“江閣孤登”、“心隨去雁”等句,描繪了詩人孤獨而高遠的內心世界。通過對“梁鴻”、“七賢”、“二仲”等歷史人物的提及,詩人展現了自己對古代賢士的敬仰和對隱逸生活的渴望。最後,以“柴桑処士風”自比,表達了自己雖身処塵世,卻心曏自然的超脫情懷。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