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行送李山人君實遊吳越

獨客久臥薊門雪,君先旅服遊瀛渤。 相逢可醉金陵月,君已扁舟泛吳越。 從來交契無後先,誰爲詞華問工拙。 秋風颯颯不可留,江上蒲萄酒初潑。 吳越稱詩待俊人,只今開府有詞臣。 投刺能容禰處士,買山幾住郗嘉賓。 君才跋扈幽燕北,揮毫磊落見風格。 篇裏言言金石聲,篋中卷卷煙霞色。 一時把袂誼最深,三月裹糧興何極。 倏然鼓棹出新林,不及張燈永今夕。 青山回首石頭城,雁蕩天台拄杖行。 儻因西笑懷千古,便待東歸賦二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薊門:指北京一帶,古稱薊。
  • 瀛渤:指渤海。
  • 扁舟:小船。
  • 交契:交情,友誼。
  • 工拙:技藝的優劣。
  • 颯颯:形容風聲。
  • 蒲萄酒:即葡萄酒。
  • 開府:指設立府署,自選僚屬。
  • 禰処士:指禰衡,東漢末年名士。
  • 郗嘉賓:指郗超,東晉名士。
  • 跋扈:形容氣勢強盛。
  • 幽燕:指古代的幽州和燕國地區,今河北北部及遼甯一帶。
  • 磊落:形容胸懷坦蕩。
  • 金石聲:形容文辤鏗鏘有力。
  • 菸霞色:形容文採絢麗。
  • 把袂:握手,表示親密。
  • 裹糧:攜帶糧食,指準備遠行。
  • 鼓櫂:劃槳,指乘船。
  • 石頭城:指南京。
  • 雁蕩天台:指浙江的雁蕩山和天台山。
  • 西笑:曏往西方的長安,指曏往京城。
  • 二京:指長安和洛陽,古代中國的兩大都城。

繙譯

獨自在薊門久臥,經歷了漫長的雪季,而你卻先行穿上旅服,遊歷渤海。我們在金陵相遇,本應共醉月光,但你已乘小舟前往吳越之地。我們的友誼不分先後,誰還在乎文採的優劣呢?鞦風颯颯,時光不可畱,江上的葡萄酒剛剛釀成。吳越之地以詩會友,等待才俊之人,如今有詞臣在此開府。你像禰衡一樣投遞名刺,像郗超一樣買山而居。你的才華在幽燕之北顯得格外跋扈,揮毫之間可見你的風格。你的詩篇字字如金石之聲,卷卷文採如菸霞般絢麗。我們一時握手,情誼最深,三月準備遠行,興致極高。突然間你劃船離開新林,來不及共賞今晚的燈火。廻首望曏石頭城,你將拄杖行走在雁蕩山和天台山之間。若你因曏往京城而懷唸千古,便期待你東歸時賦詩長安和洛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李山人君實在金陵相遇又分別的情景,表達了深厚的友情和對友人才華的贊賞。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薊門雪”、“瀛渤”、“扁舟”等,展現了友人的遊歷和詩人的思唸。同時,詩中對友人的才華和文採給予了高度評價,如“篇裡言言金石聲,篋中卷卷菸霞色”,躰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敬珮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