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昭陵

幾年裘褐客秦京,兩度朝陵使者行。 隧道鬆楸春更長,閟寒燈燭夜偏明。 戟郎久已容方朔,園令何妨老馬卿。 咫尺蒼梧雲不隔,追趨惟有淚沾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裘褐(qiú hè):指穿着簡樸的衣服,這裏指作者自己。
  • 秦京:指古代秦國的都城,這裏指長安。
  • 隧道:指墓道。
  • 鬆楸:指墓地上的松樹和楸樹,常用來象徵墓地。
  • (bì):關閉,封閉。
  • 戟郎:指手持戟的衛士。
  • 方朔:指東方朔,漢代文學家,這裏比喻作者自己。
  • 園令:指管理園囿的官員。
  • 馬卿:指司馬相如,漢代文學家,這裏比喻作者自己。
  • 蒼梧:指蒼梧山,傳說中舜帝的葬地,這裏比喻皇帝的陵墓。
  • 追趨:指追隨前行。

翻譯

幾年間我穿着簡樸的衣服客居在長安,兩次作爲朝陵的使者前往。墓道旁的松樹和楸樹在春天顯得更加茂盛,封閉的墓室中寒冷的燈燭在夜晚顯得格外明亮。我這個手持戟的衛士早已容許自己像東方朔一樣自由,管理園囿的官員又何必妨礙我像司馬相如一樣老去。近在咫尺的蒼梧山雲霧並未隔斷,我追隨前行時唯有淚水沾溼了衣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帝王陵墓的敬仰之情,同時也透露出自己客居他鄉的孤獨和無奈。詩中通過對墓地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而作者自比東方朔和司馬相如,則顯示了他對文學和自由的嚮往。最後兩句以蒼梧山爲喻,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