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書院試士答衛楊州

授簡三原後院東,南陽愛士似王公。 衣冠坐滿凝香處,桃李陰連講幄中。 洛守自能求賈誼,蜀人誰不頌文翁。 江淮自昔推經術,何論文章一薦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授簡:授予簡牘,指給予書寫材料,這裡指考試。
  • 三原:地名,今陝西省三原縣。
  • 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
  • 王公:指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曾推行新政。
  • 衣冠:指士人,即讀書人。
  • 凝香:指書院中書香濃鬱的氛圍。
  • 桃李:比喻學生或弟子。
  • 講幄:講學的場所。
  • 洛守:指洛陽的地方官。
  • 賈誼:西漢文學家、政治家,曾被貶爲洛陽令。
  • 文翁:東漢時期的教育家,曾在蜀地推廣教育。
  • 經術:指儒家經典學問。
  • 薦雄:推薦英才。

繙譯

在三原的後院東側擧行考試,南陽的士人喜愛學問如同王安石一般。 士人們坐在充滿書香的地方,桃李樹廕下是講學的場所。 洛陽的官員能夠像求賢若渴的賈誼一樣,蜀地的人們無不頌敭推廣教育的文翁。 江淮一帶自古以來推崇儒家經典學問,更不用說文章能夠推薦英才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資政書院考試的場景,通過對南陽士人、書院氛圍、歷史人物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教育和學問的推崇。詩中“授簡三原後院東”一句,即點明了考試的地點和場景,而“南陽愛士似王公”則贊美了南陽士人對學問的熱愛。後兩句通過對書院環境的描繪,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提及,強調了教育和學問的重要性,以及對英才的推崇。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教育和學問的尊重與推崇。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