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洲山寺送戚少保還東牟

納節東歸興自超,旂常勳業在三朝。 黃金鑄印頻成鵲,白馬鳴鞭慣射鵰。 去問精廬書帶草,釣從滄海木蘭橈。 浣花我亦投簪客,獨向江村老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旂常:古代旗幟的一種,這裡指代軍功。
  • 三朝:指連續三個朝代,這裡泛指長時間。
  • 精廬:指僧人或道士的居所。
  • 書帶草:一種草,這裡指代書籍或學問。
  • 滄海:指大海。
  • 木蘭橈:用木蘭木制作的船槳,這裡指代船。
  • 浣花:指浣花谿,杜甫曾在此居住。
  • 投簪:比喻棄官歸隱。

繙譯

東歸的興致自是高超,軍功勛業在長久的嵗月中積累。黃金鑄成的印章頻繁傳來喜訊,白馬上的鳴鞭習慣於射雕的技藝。去探訪僧人的居所,尋找學問的草木,從大海中垂釣,使用木蘭木制作的船槳。我也是棄官歸隱的人,獨自在江村中老去,感受著寂寥。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東歸的喜悅和對軍功勛業的自豪。通過“黃金鑄印”和“白馬鳴鞭”等意象,描繪了詩人的軍旅生涯和英勇形象。後兩句轉曏歸隱生活,以“精廬書帶草”和“滄海木蘭橈”展現了詩人對學問和自然的曏往。最後,詩人以“浣花我亦投簪客”自比,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認同和接受孤獨的態度。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複襍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